阅读历史 |

第148(1 / 2)

加入书签

倘若南康比华阳更受宠,公主的面子更大,南康完全可以不累这一趟的。

南康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华阳简简单单一句话,恰好戳中了她的不甘之处!

她暗暗咬牙,脸上还得扯出笑来:“感动什么呀,姐姐是太心疼你了,从小在宫里娇生惯养的,居然要跟着陈阁老一家去陵州那偏远之地服丧,还在那边受了莫大的委屈,竟差点被湘王掳了去。”

说到后面,南康又幸灾乐祸起来。

华阳还是笑:“服丧是我自愿的,至于湘王让我受的委屈,父皇赏了我打王鞭,我便算因祸得福,早已把那点委屈抛到脑后,姐姐也不必再白白记挂。”

南康:……

华阳回宫的第三天清晨, 她还在栖凤殿睡觉,景顺帝已经去上朝了。

文武大臣分站在大殿左右两侧,各有两列。

陈廷鉴一袭阁老红袍, 站在文官里侧,他旁边的, 是现任内阁首辅高阁老。

高阁老六十四岁了,头髮胡子花白,腰杆却挺得笔直,看这气势再做十年首辅应该也还行呢。

陈廷鉴与高阁老都是景顺帝器重倚赖的心腹大臣,两人曾经与前首辅联手搬倒了一位巨贪, 又在巨贪倒下之后, 两人又一起使劲儿, 把政见不合的前首辅给“请”回家里养老了。

有共同的“政敌”时, 他们是一条船上的,当挡在他们前面的“政敌”不见了, 陈廷鉴与高阁老在处理政事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。都想替朝廷、百姓做实事, 都想实现国泰民安的抱负, 可一个想走东边的路,一个认为西边的路才是对的, 自然都想做内阁的头, 让其他人听自己的指挥。

早些年景顺帝更倚仗高阁老,后来陈廷鉴凭借他的才干渐渐赢取了更多的帝心,早在华阳嫁给陈敬宗的时候, 景顺帝便已有让高阁老致仕养老、升陈廷鉴为首辅的念头。

可惜陈家老太太去了, 陈廷鉴不得不回乡服丧, 让高阁老又继续做了两年半的首辅。

如今陈廷鉴回来了, 满朝的大臣们都等着看景顺帝会怎么选呢。

景顺帝通常是不参与政事的, 把一切事务都交给他信任的内阁,如果不是内阁非要他过来听政,景顺帝更想抱着宠妃们一起睡懒觉。

但今日,他有件事要宣布。

坐在龙椅上,景顺帝看了看站在最前面的两位阁老。

高阁老对皇上的念头心知肚明,此时见皇上瞅自己,高阁老的脾气就上来了,眉眼一垂老脸一绷嘴角一抿腰杆再一挺,将他对景顺帝的不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。

别人不敢朝皇上发脾气,他敢,他给皇上当过先生,皇上还做王爷时,他也没少帮皇上出谋划策,那时候的景顺帝遇到什么事也都指望着他。

这糊涂皇上,现在皇位坐久了,这两年朝堂内外也没有那么多棘手的烂摊子了,竟被陈廷鉴蒙蔽,不但将华阳公主下嫁陈廷鉴那个没有一点功名的四儿子,竟然还要赶他回家,让陈廷鉴做首辅!

高阁老很生气,只是那到底是皇上,他不能破口大骂。

他只希望景顺帝睁大眼睛想想这两年他立下的功绩,别再被戚皇后、陈廷鉴给蒙蔽了!

景顺帝的视线很快就移到了高阁老旁边的陈廷鉴身上。

陈廷鉴同样腰杆挺直,一袭红袍衬得他面如冠玉,儒雅又谦和,垂至胸腹的长髯顺滑飘逸,画里的道家神仙也不过如此。

这两年多景顺帝虽然没瞧见陈廷鉴,可陵州那边的消息却一点都没断过。

女儿写信夸讚陈廷鉴不顾危险亲自率领当地百姓避洪,陈廷鉴还大义灭亲惩治了贪污受贿的弟妹与迫害百姓的亲侄。

陈敬宗有魄力让陵州卫焕然一新,除了倚仗他这个皇帝岳丈,又何尝不是陈廷鉴教子有方?

甚至正是因为女儿跟着陈廷鉴去陵州服丧了,才有了女儿阴差阳错替朝廷铲除了湘王这个大蠹虫,国库一下子多了千万两的银子进帐。

这说明什么?说明陈廷鉴不但自己有治国大才,他这个人的气运还特别旺!

再说了,早在陈廷鉴离京前,景顺帝就暗示过他会把首辅之位留给陈廷鉴,现在人回来了,他做皇帝的总不能食言吧?

一方面看不惯高阁老在他面前的颐指气使,一方面又欣赏着陈廷鉴,景顺帝很快就做了决定。

景顺帝说高阁老年纪老迈、老眼昏花已经没有精力处理政事,高阁老还能说什么?

景顺帝铁了心要他走,现在至少给了他一个体面的理由,如果他梗着脖子不同意,景顺帝就该给他罗织罪名了!

“老臣叩谢隆恩!”

高阁老跪在地上,回想过去种种,眼角还是流下泪来。

陈廷鉴俯身来扶他。

高阁老冷哼一声,拂袖而去,经过站在中间一带的陈敬宗时,高阁老又重重哼了一声。

其实同为四品文官的陈伯宗,就站在弟弟陈敬宗的对面。

高阁老当然也瞧见他了,只是他知道陈伯宗是凭本事考上的状元郎,有真才实学,才没有对陈伯宗嗤之以鼻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