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33(1 / 2)

加入书签

戚皇后颔首,示意他继续往下说。

陈廷鉴:“豫王造反,征兵运粮肯定无法避开其他七位藩王的耳目,他们若主动上报朝廷,便正合了当年太祖他老人家册封藩王的苦心,藩王与皇上共同维护江山安稳。若他们隐瞒不报,便是协助豫王一起造反,是为乱臣贼子,当与豫王一同伏诛。”

戚皇后彻底明白了陈廷鉴的意思。

豫王的起兵不足为虑,但如果朝廷先纵容豫王暗中集结力量,将七位藩王都捎带上,将来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河南一地的八位藩王都废了。

八位藩王连带着各自的兄弟子孙,一共三万余人的宗亲,占了所有宗亲的三成之多,一次都废了,便相当于为朝廷这棵负担累累的大树一次剪除了三成的臃枝赘叶。之后藩王私库充公,良田归还百姓,百姓种出粮食继续缴税给朝廷,乃是一本万利、造福儿孙以及后代帝王的大好事,与这些可以预见的好处比,镇压叛乱所耗费的军饷完全不值一提。

“阁老高瞻远瞩,我很钦佩。”戚皇后郑重地道。

陈廷鉴躬身道:“臣只会献计,娘娘敢用臣此计,也是胆识过人,臣亦钦佩。”

戚皇后笑了:“那阁老便隻当不知豫王有反心,暗中部署兵力便可。”

陈廷鉴摸了一把胡子,道:“托梦之说,也未必完全可靠,或许豫王并不会反,不过臣等未雨绸缪,也不会有什么损失。”

戚皇后还是希望豫王反的,皇上只有太子、豫王两个儿子,儿子还小,豫王早早反了早早废了,她也早早省心。

当然,这话就不用告诉陈廷鉴了。

“公主那边……”

“我会跟她解释,阁老一心操持国事便可。”

片刻之后,戚皇后先去了干清宫,陈廷鉴也随即去见其他几位阁老,今日内阁还要率领大臣们一起恳请太子继位。

登基大典不急,但继位称帝刻不容缓。

朝臣们过来拥立太子时,华阳就跪在一旁旁观。

太子虽然才十三岁,可他从三岁起就开始读书,开始学习如何做好一位储君,父皇驾崩他虽然伤心,却也知道要配合大臣们接下来要走的继位仪程。

太子称帝,戚皇后同时封太后,至于其他皇亲,暂且还不着急册封。

华阳暗暗观察林贵妃、南康公主。

母女俩当然不会替母后、弟弟高兴,但也没有什么愤恨的情绪,大局已定,她们也认了命。

一直到夜里,华阳终于又有机会单独与母后见面了。

才刚刚三十九岁的戚太后,因为忙碌了一日,这时也累了,斜倚在罗汉床一侧。

看到容颜憔悴的女儿,戚太后面露怜爱,招手叫女儿坐到她身边。

“父皇走了,又给你托了那样一个梦,盘盘今日过得一定很煎熬吧?”

她将女儿揽入怀中,温柔拍着女儿的肩膀。

华阳的眼泪又掉了下来。

娘是这世上最无可取代的人,母后越严厉,这般的温柔就越让她贪恋。

戚太后拿出帕子,亲手帮女儿拭泪。

景顺帝的驾崩,于感情上对她并没有太大的影响,伤感也有,只是一会儿就过去了。

她更关心大事,仅有的私情,也是心疼一双儿女的丧父之痛。

“盘盘放心,豫王的事我与陈阁老已经定好了防备之策,你隻管一心替你父皇守灵,能睡的时候好好休息,其他都不用担心,知道吗?”

华阳点点头。

她既相信母后,也相信公爹,这两人联手提防豫王,她就更加安心了。

先前的事都是她自己扛着,此时此刻,华阳隻觉得全身都轻松了下来,只剩对父皇的缅怀。

六月初三, 天色尚暗,一匹匹快马疾奔出京城城门,带着载写先帝驾崩、太子继位的公文前往各地官府、藩王宗亲之处。

河南紧邻京师, 一日之内,这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河南境内, 官民皆知,自此换上素服,开始恪守国丧。

其中,汝宁府位于河南的最南边,就藩在这里的景王下半晌才收到公文。

景王是景顺帝同父异母的弟弟, 华阳姐弟的亲叔父。

景王今年四十七岁, 虽然不算年轻了, 但他平时好武强身, 身形高大健硕,在本地颇有威严。

惊闻景顺帝驾崩的噩耗, 高高大大的景王竟当场昏厥了过去, 被身边的亲信掐了人中醒来后, 景王也是哀嚎不止,连左右街坊都能听到他的哭声。

哭够了, 景王被人扶到房间里休息。

待夜幕降临, 景王立即将府内几位幕僚叫到书房,暗中商讨大事。

“新帝年少,京中人心不稳, 王爷此时动手, 乃是天赐良机!”

“只怕陈廷鉴没那么好对付。”

“他一个文官老头, 太平盛世可以狐假虎威, 只要咱们大军一路北上攻破京城, 内阁也得乖乖交出小皇帝,对王爷俯首称臣!”

“起事总要有个名头,不然便是不义之师,何以拉拢地方官员将领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