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72(1 / 2)

加入书签

靖千江说:“我曾经默默观察过他很多次,有很多次他站在城墙上指挥的时候,见到敌人迎面射来的箭矢,也并没有躲避之意。一个人视死如归和不想活了,还是有区别的。”

曲长负没再说话,看着头顶锦绣暖帐上华丽繁复的花纹出神。

院子里的灯火透过窗纱照进来,朦胧幽暗的光线映在他脸上,虚浮的像是一层鎏金的薄雾。

曲长负那精致俊美的眉眼,便无端让人想起神话中半仙半鬼的魂灵,带着一种致命的魅力。

靖千江也静静地躺着,忽听语声清冷,自枕畔而来:“灵皇醮罢。福禄都来也……”

这听起来像是《清平乐》的调子,他侧头,只见曲长负对着面前的黑暗抬起一隻手,修长的手指仿佛企图从虚空中握住什么。

“试引鹓雏花树下。断了惊惊怕怕……”

夜风拍打着窗棂,他的声音清澈如同雨打玉阶。

“从今日日聪明。更宜潭妹嵩兄。”

曲长负轻声道:“看取辛家铁柱,无灾无难公卿……”

靖千江心中一软,不禁拥住他。

这首词,是辛弃疾写给幼子,祝愿他一生安稳顺遂的《清平乐》,想必曲长负年幼时候,曲萧也曾教他读过。

靖千江柔声道:“小瑕……”

“无灾无难公卿……”

曲长负轻叹着重复了一声,闭上眼睛:“没关系,什么都不必说。我累了,要再睡一会。”

眼看面对西羌不利的战事即将被他们一点点扭转过来,这时京城中却传来了一个消息。

——皇上带着朝中重臣,后妃皇子,向南渡河,避往平洲。

隆裕帝本来就因为西羌莫名其妙地绕路突击惠阳而心内不安,只是碍于种种思量,才没有当时就在左相和魏王的劝说下迁都。

不料几日之后,谢九泉的援兵尚未赶到,曲萧战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,重重砸落在众人心头,当下就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大家都心知肚明,西羌之所以袭击惠阳,就是因为惠阳刚刚经过一番整顿,先前又遭了灾,城内十分空虚,百姓还没能休养生息过来,也无重兵名将驻扎。

唯一值得庆幸的,就是曲萧阴差阳错被贬去了惠阳,他虽然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,但是处事冷静果决,人也机敏,竟然生生把西羌人给顶住了。

虽然不敢明说,但听闻战况的人也不由在心中感叹,“曲相果然还是曲相”。

可如今,居然连曲萧都战死了,这几乎等于已经宣判了惠阳城再无希望。

更何况还有一则消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,隆裕帝已经接到人密报,说是靖千江和本来已经被报了死讯的曲长负,竟然出现在了惠阳。

他这一惊非同小可。

隆裕帝可不会认为两人在这种乱局之下前往危险重重的惠阳,会是过去帮忙守城的,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也不会对人性抱有这般天真的期待。

曲长负是被他下令送往南戎的,又跟曲萧父子决裂,而靖千江更是曾经有过弑君的举动,失败后从京城逃离而出。

他们此时出现惠阳,一定是有什么盘旋,再加上曲萧的死、西羌的突然进攻,以及朝中关于内奸的猜测,更是让隆裕帝疑虑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他也不能冒险一赌,当下又经过部分大臣的反覆劝说,隆裕帝终于做出决定,渡河暂避。

同时他也令人给正在路上驰援的谢九泉传了密旨,令他注意靖千江和曲长负的动向,若有异心,可当场诛杀。

迁都这一决定太过重大,目前倒还不至于如此,表面上的理由只是说帝王暂时南下巡视,不日便归。

但这么多人声势浩大的南迁渡河,明白人一听,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
这个消息一传过来,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将士们心都凉了半截。

他们在这里不图名不图利,辛辛苦苦的卖命,朝廷那边可倒好,直接卷了铺盖走路,等于已经将惠阳城这些人看做了可以让西羌随意砍杀泄愤的弃子,又怎能让人不心寒呢?

耶律单听闻这个消息,也连忙抓紧时机,令人添油加醋地到处散播,挑动郢军内心的不满之情。

之前曲长负那几个半真半假的谣言把他坑了个够呛,这回拜隆裕帝的昏招所赐,也算是遇上了现世报。

军中接连发生了两次小规模的哗变,又被靖千江以强硬手段镇压了下去。

原本有些占据优势的战局重新扳平,陷入僵持状态。

好在这种情况下,谢九泉总算是到了。

他率领大军从城外赶来,跟靖千江配合着前后夹击,使得西羌败退,而后才进了城与众人汇合。

“我刚刚得到消息,宋太师与南戎那边大获全胜,西羌从郢国边境退军了。”

谢九泉早就从皇上那里得到了靖千江在惠阳的消息,见到他之后没惊讶,甚至还来不及行礼,劈头就说了这么一句话。

靖千江眼神一凛。

作为常年征战的将领,他和谢九泉都知道,获胜,有的时候也未必是一个好消息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