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章 殿试(2 / 2)
除了内阁大学士外,还有翰林学士和部堂、正卿、侍郎、通政使等,每一届殿试读卷官人数大概在十三四人上下,少则十人,人选会在殿试当天公布。
殿试放榜明初一般在殿试后第二天,到宣德朝后,通常是殿试后第三天放榜,第四天赐恩荣宴。
……
……
殿试没有提前交卷一说。
写完了就在那儿等着,最后日落时大家一起出宫,毕竟考场是在皇宫里,不可能挨个送你出宫,都是一起来一起走。
中午并不放饭。
虽然名义上皇帝主持,但皇帝通常是露个脸,坐一会儿就走。
但也会出现皇帝“缺考”,也就是“不御殿”的情况,嘉靖之前皇帝“不御殿”一共发生四次,分别在天顺八年和正德六年、九年、十二年。
天顺八年是因为英宗刚死,出现皇权交替的情况,而正德朝三次……纯粹就是朱厚照不想去。
如此可见大明科举选拔人才,到了正德朝时如何不正规,这次殿试之前有三次殿试皇帝都没来,终于在朱四登基后,情况得到改善。
这次朱四主持科举,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视,即便到午时,朱四也没有着急回去吃饭,连朝务好像都懈怠了。
此时朱浩早就已经答完考卷,坐在那儿等候交卷弥封。
一直到日头西斜,有太监过来提醒朱四应该注意身体,得回去休息了,朱四才意犹未尽起身,临走时望了眼朱浩,眉宇间满是笑容。
皇帝走后。
在场负责监场的翰林院众人才轻松了些,但按照规矩,他们不能靠近考生,查看文章,以免有串通之嫌。
朱浩留意到,杨慎也在场。
之前二人见过面,有过简单交谈,杨慎对朱浩似乎并不太重视,偶尔目光看过来,随后便将目光转向一些他认识的考生,诸如杨维聪等北直隶出身或四川出身的士子,那些才是他的同党。
……
……
日落时分,终于准许交卷了。
由太监过来负责接收考卷和弥封,朱浩卷子夹在中间。
当太阳彻底落入地平线,就算没答完的考生也要求必须交卷……考卷悉数上交后,所有人起身,按照顺序列队,再次跟着太监和翰林院的官员往宫外走。
出东华门后,终于不再限制“喧哗”,众考生可以恣意交谈。
“朱公子……”
因为已无须列队,众人往东安门走时,已是三五成***头接耳。
此时张璁从身后快步跟了过来,向朱浩行礼。
朱浩正在跟几名会试列在前面的湖广籍考生探讨本次殿试题目,闻言回首看向张璁,微笑着点了点头。
之前还想跟张璁探讨议大礼之事,没找到人,想不到殿试后张璁主动前来求见。
朱浩跟几名湖广考生作别,这才跟张璁走在一侧,并肩而行。
“先前留意到陛下,一直凝视你那边……”
张璁提了一句。
朱浩不由眯眼。
这个张璁,果然很善于钻营,到底史官没冤枉你,若非大礼议你立了功,指不定你就成了严嵩,幸好你考上进士时已是个小老头。
朱浩笑道:“张兄你看错了吧?在场那么多人,怎能确定陛下看的是我呢?”
张璁没有纠缠这个话题,转而道:“之前一直闭门读书,未曾前去拜访,不知陛下如今可有忧愁需人宽解?”
朱浩道:“张兄你应该知道吧?”
张璁点了点头。
殿试之前,朝堂第一次议大礼,以新皇全面失败而告终,新皇爹不是爹、娘不是娘,张璁作为历史上大礼议的发起人,岂能看不出皇帝急需一个声音来为自己出头?
但张璁大概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轻,没有资格议大礼。
“看来是该跟张兄你好好谈谈,不如约个时间如何?时候不早,天没亮折腾到现在,也该回去休息了……”
此时已到东安门前,朱浩的意思是,咱门口作别。
张璁却显得很急切:“选日不如撞日,不如由在下做东,宴请朱公子……请朱公子务必赏脸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