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六百九十九章 一言堂(2 / 2)

加入书签

「若是战局再无起色,只能跟陛下商议调兵事宜,或是派他人来总制九边,或是以三边总制宣大,调度军务。」

毛澄说出另外一个建议。

你杨廷和不是觉得从三边调兵,可能会激化三边跟宣大两边矛盾吗?

那干脆我们不只调兵,连三边总督李钺也以三边总督之身总制九边,这样他一个人把九边军务一肩挑了,再让李钺把治所从延绥迁到宣府,这样就跳过了陈九畴……

杨廷和冷冷回道:「如此宣大局势就能安稳下来?」

调三边兵马去宣大都容易引起大的波动,现在还要把三边总督调过去?你毛澄是怎么想的?

你一个礼部尚书,怎么对兵部的事情那么上心?这跟你有关系吗?

你既然这么有主见,朝堂上怎不见你出来提议?反而到我这边来单独建言?我为什么要听你的?

毛澄苦笑一下。

他原本绞尽脑汁帮杨廷和想对策,谁知得到的竟是这么个答案。

自从大礼议之争发生后,毛澄发现自己很难得到杨廷和的信任,本想以此次宣大危机为契机,扭转杨廷和对自己的看法,却未曾想……好像矛盾更激化了。

毛澄自然知道,这是因为新皇不断给杨廷和施压,让杨廷和心态失衡所致。

杨廷和也不是说有多刚愎自用,只是现在他已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去参考身边每一个人的意见,这时候作为文官统帅的杨廷和,不得不搞「一言堂」。只有这样,才能遏制小皇帝侵夺文官权力的野心。

本身杨廷和没有做错。

若杨廷和继续让众人出来参议,最后来个取长补短……可能最后小皇帝把这群文官都干趴了,文官集团还没商议出个对策呢。

杨廷和以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独断专行,换来人心浮动,对杨廷和来说,更像是雪上加霜。

……

……

朱浩仍在南下路上。

泛舟沿运河而下,一路看不到太多风景,却也能见识不少风土人情。

朱浩自己倒是很轻松惬意。

他甚至懒得去打听京城发生了什么……摆出一副去南京就是公费旅游的心态。

……敬道,我已跟人打好招呼,让岸上的人先行骑马到前面水驿帮忙打点,明日上午我们迟一些出发,这几天赶路太过匆忙,今晚好好休息。」

余承勋不像朱浩这样,可以清心寡欲当和尚。

这次没有带家眷,连续赶路六七天后,余承勋也有点吃不消,显然他想趁机到岸上「放松」一下,找地方消遣,毕竟运河是大明南北运输大动脉,商贸体系异常发达,到了岸上,想找什么都能找到。

朱浩道:「懋功兄,我们不是应该星夜兼程,及早抵达南京吗?你这是病了么,居然还要休息?」

朱浩很不满意余承勋这种态度。

好像你跟我南下,就是来监视我的,结果你自己受不了,要跑去岸上找地方花天酒地,看样子也没打算带我一起。

我知道你是杨廷和的女婿,就算要去岸上喝花酒也要藏着掖着,但你这么做,岂不是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?

余承勋老脸一红,强行辩解:「其实我到岸上是去问问南边的情况,话说咱这一路南下,身边没带多少人,若南边真有人贪赃枉法,必定涉及南京守备衙门或是地方将官,他们或可能对我们不利,多探听一下虚实为好。」

好完善的理由。

朱浩心想,你这是深思熟虑后编好的说辞吧?

「那……辛苦懋功兄了。」

朱浩拱拱手。

「哪里哪里,都是为朝廷当差。」

余承勋嘴角含笑,眼睛亮闪闪,一副春风荡漾的模样。

大概想到了晚上就能一解这路上的苦闷,此时已经开始期待起来,甚至觉得朱浩很好骗,有一种糊弄人后的畅快。

……

……

入夜。

一行人入住官驿。

余承勋果然带人离开,跑去岸上找乐子去了。

朱浩在房间里,拿出本书看。

没过多久,于三偷偷溜进房来,低声对朱浩道:「爷,陆千户派人求见。」

「陆千户?他不是在永平府吗?距离这里不近吧……」

朱浩很奇怪,陆松明明跑去京西之地统筹开矿事宜,且不在随行名单中,怎么会派人来?那就只有一种可能,陆松在永平府遇到了麻烦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