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3节(5 / 5)
老爷子站在原地,心里颇有些“怀疑人生”的架势,是他以往忽略了长孙吗?那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甚至可以说有些“弱不禁风”的宁哥儿原来真的只是看起来呐,实际上的力气竟然不弱于他?
作者有话说:
今天的更新,祝大家小年快乐呀~
第十章 出发
周老爷子这辈子经历这么多,也是有些见识的,深知一家子人要想团结起来一道过好日子,关键在于心齐不齐,借着他们老两口当父母的权威把孩子们绑在一起,是没有用的,所以,早在前两年周三全刚成亲之后,便在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的见证下,给三个孩子分了家。
当然,因着时下是按户籍分派劳役的,三家各出一个壮丁自然不如一家出一个壮丁来得划算,因而,三家实际上在官府登记的户籍中仍旧属于一家,说是分家,也不过是把家里的田地财产什么的做了分割,颇有些“分产不分家”的意思,此后,各房除了年底上交给二老一笔“养老钱”以外,其余的所得都可以归入自己房中。
家里本来只有一辆板车,分给了大房,分家以后为了方便,二房三房也各自找人打了一辆板车,因而,已经在村东头等候一会儿了的村人便见到周家人推着三辆板车走来,板车上面堆放着的除了粮食,还有女眷们收拾整理出来的数个大包裹,摞在车上看上去满满当当的。
周大新和周长宁合力推了一辆,周二柱和其妻杨氏合力推着一辆,周三全心疼媳妇儿,又自认为有一把子力气,便独自一人推着一辆板车,不过,除了周家老两口,其他人手中也没有闲着,都力所能及地拎着各个包裹,没办法,农家人精打细算地过活日子已经习惯了,到了要逃荒的时候,总觉得这也舍不得,那也舍不得的,便只好都带上了。
村人性格多保守些,总还心怀着些许侥幸,觉得万一呢,万一王爷就是不屑于和他们这些市井小民计较呢,因而,能够下定决心和周家一起逃荒的自然心性也要更加果敢勇毅些。
周长宁在这群人当中一眼便瞧见了熟悉的面孔,不是别人,正是将他的计划完美执行了的杨永康,在他的身边,还站着一个半大少年,脸上还带着青涩。
不必多说,这小少年便是杨永康的儿子了,许是还未发育,少年的个子不算高,身板瞧上去有些瘦弱,白皙的脸上可以瞧见眼周处微微泛红,兴许是哭过了,毕竟,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突然被兵丁带走了,往后连生死也无法知晓,还没经历过太大挫折的孩子自然会觉得天塌下来了一般,周长宁也完全能够理解。
当然,周长宁以这般“长辈式”的心态打量那个孩子的时候,似乎忘记了,在旁人的眼里,他自己也还算得上是个孩子呢,这般大人姿态,倒叫一群人心中不免觉得好笑,如同苦中作乐一般,心情似乎也在悄然之间放轻松了些许。
“五叔,我们这群人也都没什么见识,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黎县了,咱们接下来往哪里走?你说,我们都听你的。”说话的是周大新的一位堂兄,平日里在村中名声很好,人也很是精明能干。
不言而喻,一笔写不出来两个“周”字,同为周氏族人,这么多年下来,对周老爷子的信任自然非一般人能比,现下站在这儿的,除了杨家这一户外姓,其他四户人家都是姓周的,而周老爷子在他们那一辈恰好行五,所以才有了“五叔”“五伯”这样的称呼。
具体该怎么走早在家中的时候周老爷子就已经在心里盘算过了,现下便果断地道:“走小路绕到山后面,有一条小路是直接通向桐乡镇的,那是往东边去的方向,我们不进镇子,从外面绕开,就能到去往东阳郡的官道上了,虽然这条路费时间了些,但是不必穿行两位王爷交战的区域,之后如果东阳郡足够安定的话,我们就先在那里落脚,再看之后战局变化。”
周老爷子在队伍中无疑是“定海神针”一般的存在,他自然得表现出对前路信心满满的模样,不过,他也同样留了个心眼儿,没有说自家计划的最终目的地是南下,毕竟,总要给众人一个看得见、够得着的目标嘛。
闻言,族人们心下大定,见到此番情形,知晓个中内情的周家人自然也就心照不宣地没有说什么“大煞风景”的话。
--
↑返回顶部↑